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航空爱好网 (https://www.52kongjun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营销 > 经营推广 > 正文

该治好ToB营销人的精神内耗了

发布时间:2022-12-23 13:19:43 所属栏目:经营推广 来源:
导读:  很显然,数字技术并没有直接把我们带入理想乡。

  随着CRM系统里的客户列表越来越长,直播、沙龙、在线会议等交流方式越来越完善,还有营销自动化(MA)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MarTech产品来取代一部分人力工作
  很显然,数字技术并没有直接把我们带入理想乡。
 
  随着CRM系统里的客户列表越来越长,直播、沙龙、在线会议等交流方式越来越完善,还有营销自动化(MA)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MarTech产品来取代一部分人力工作……你更轻松了,还是更忙碌了?
 
  在数字技术的快速翻涌中,最佳营销实践也在不断迭代,和竞争对手开展学习竞速,成为ToB营销人的新常态。
 
  方法论越来越多,但ToB营销人也越来越焦虑了。
 
  终极一家2终极金鎙者_玩转终极(终极一班+终极一家+终极三国+霹雳mit_终极营销
 
  如何拨云见日?
 
  正如“营销学之父”菲利普·科特勒在9月22日晚的中国直播所说:“未来的营销会越来越自动化,人工智能也会更多地参与到市场营销之中。
 
  但最好的营销方式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,我仍会用H2H(human to human)来表达这一概念。人与人之间的表达才是最关键的,无论是与物流、消费者、生产者或分销商沟通。"
 
  不仅客户很重要,你也是。
 
  无关内卷,我们和资深ToB营销与增长专家-田原聊了聊:
 
  ToB营销人应如何实现个人成长?如何看待环境与企业变化?如何在无数变化中找到本质,看清未来?
 
  终极营销_终极一家2终极金鎙者_玩转终极(终极一班+终极一家+终极三国+霹雳mit
 
  田原:资深ToB营销与增长专家,有超过20年的一线实战经验,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面向SaaS企业的增长方法论。有1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从业经历,曾在西门子和丹纳赫担任营销高管;有8年本土创业公司经历,在蝶和科技和火石创造担任合伙人兼CMO。北京大学MBA,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数字营销认证。
 
  以下为访谈正文:
 
  研究所:您认为当下ToB营销人的发展前景如何?未来会有哪些可能?
 
  田原: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ToB营销是一个累积型的成长过程,这是跟ToC营销的最大区别。随着你对一个行业的了解越发深刻,你的价值就会稳定提升,而不仅仅是一个横向的“技能”竞争。
 
  比如一个人有很强的CSM技能(Customer Success Manager,客户成功经理),但如果他在一个垂直行业缺乏深度累积,依然不会有很强的职场优势。
 
  ToC营销可能更绚烂一些,但是发展稳定性没有ToB营销的好。
 
  尤其随着工作年限日渐增长, 区别更加明显。你在ToB垂直行业一直做个二十年,也不用担心像ToC营销人一样,遇到所谓的“三十五岁门槛”——别人不会嫌弃你离现在的年轻人太远啦, 不懂得最新的网络风尚啦,对吧。
 
  所以说B端和C端各有千秋。
 
  那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,未来有哪些发展可能?
 
  首先前提是,我们要排除外界干扰,尤其要避免过于艳羡外人。
 
  身处ToC广告公司的人才知道自己当下的竞争压力有多大,有多么痛苦,对不对?所以李诞才要去做脱口秀嘛。而ToB的劣势和优势,也一样冷暖自知——发展从来只是自己的事情。
 
  这样你才能意识到,营销领域的发展可能性很多,你想往哪儿走都可以。
 
  比如我是本科学生物的,当年拿到offer去读硕博,结果因为911事件没有去成,那因为英语好嘛,机缘巧合下在外企开始了营销工作,虽然专业偏了十万八千里,但也不妨碍我在营销侧发展,只要自己愿意学,我也一路做到中国区负责人、CMO、CEO……就个人经验来说,ToB营销是没有天花板的。
 
  终极营销_玩转终极(终极一班+终极一家+终极三国+霹雳mit_终极一家2终极金鎙者
 
  归根结底,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明确目标,再看清路径,最终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,印证天道酬勤的道理。
 
  研究所:那么市场对于ToB营销人会有哪些要求呢?哪些人才更受欢迎?
 
  田原:事实上To B很是一个很大的概念,细分为很多不同的行业类型。比如说有赞,营销方式和ToC相近,内部有品牌、运营等职能,但同时也有ToB典型的线索管理流程。这和面向KA客户的项目型营销就有很大不同。
 
  即使我们只关注“典型的To B营销”,以市场部获取线索为主,不同行业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变化。当下中国有四千多万家To B企业,具体有多少类型?市场部有多少做法?
 
  比如说我从业时间最长的医疗行业,市场部的任务之一是和医疗界的大专家们建立联系,从而在邀约活动发言人、新品发布、临床实验等项目上有合适的合作人选。在To B领域你可以认识到很多行业内的顶尖人才,这些都是To B营销里特别有趣的一部分。
 
  研究所:您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?会看哪些书,有哪些学习技巧可分享?
 
  田原:北大人都会有各自的学习方法,而我的方法是先把书读厚,再读薄。
 
  读完一本书,需要把它提炼成“自己的内容“,如果没有这个”读薄“的过程,我们认知的深度就不够。
 
  其次,20年前我的职场起点在外企,当时外企有非常成熟与先进的职业化培训,也非常感谢当时的领导和同事。举个例子,我刚开始工作时,一篇PR稿要改200遍,但恰恰是这200遍让我打好了职业基本功。
 
  最后,不管有没有时间都要读大量的书,因为营销的发展实在太快了。在这个领域里,所谓专家不是以前有多么成功,而是学习效率要比别人更快的,才是真正的专家。
 
  终极一家2终极金鎙者_终极营销_玩转终极(终极一班+终极一家+终极三国+霹雳mit
 
  研究所:那当前您会关注哪些方向的知识呢?
 
  田原:刚开始工作时,关注和营销有关的工具书,比如怎么做财务测算、怎么运营、怎么增长……如今到了一个新阶段,开始关注更广阔的人文范畴,比如哲学与历史。当我们想在营销上取得点小成绩,靠聪明努力就行,但要达到卓越的境地,还是要靠“大智慧“的,无论是人、团队、还是公司,这种智慧需要从方方面面积累。
 
  研究所:一个从精雕细琢,到大巧不工的过程?
 
  田原:可以这么说。
 
  研究所:我过去认为营销技术(MarTech)的发展能解放营销,让人们的工作摆脱枯燥,但现实中并没有这么理想,所以很想问的一个问题是,您认为营销的意义是什么?MarTech又会带来怎样的改变?
 
  田原:这是一个还蛮有高度的问题。从源头来说,营销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舶来品,整个营销知识体系都是在西方市场环境建立的,更具体来说,是在美国建立的。
 
  这个营销知识体系可以和它的社会属性相剥离吗?不太可能。那么归根结底,它的底层思维还是利益最大化、效率最优化,而这个效率提升的服务对象是谁?
 
  是资本。
 
  结果很显然,“西式营销体系”的终极目的,一定不是让前端工作的劳动者变得更轻松。
 
  也因此,我们今天无法太深入地探讨这一话题,否则就会涉及到我这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一个社会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什么?我个人希望,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最终能够把人从低层次的、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,去从事更美好更有创造力的事业。
 
  无论是营销技术(MarTech)还是宏观意义的科技,都应该把人往这一方向引领。
 
  研究所:这是我们当下和短期未来里的理想答案,但却显得有些遥远。
 
  田原:对。你很难判断当下营销事件的对与错,因为对舶来的营销体系来说,你认为有问题的东西在资本主义背景下恰恰是正确的,符合其最初的设计目标。
 
  研究所:您如何看待当下的营销数字化转型浪潮,以及这一市场空间有多大?
 
  玩转终极(终极一班+终极一家+终极三国+霹雳mit_终极营销_终极一家2终极金鎙者
 
  田原:首先,数字化背后是精益管理。在数字中国这一大的发展背景下,我们的企业渐渐走入存量市场了,需要摆脱过往“野蛮增长”的思维惯性,重视营销效率了。
 
  那大家想降本增效,不是简单地买个MA工具,套一个ABM的方法论就能行得通的,运营方式要发生升级,其根本要落在组织管理上。
 
  而不客气的说,我们的组织管理升级,仍然处于萌芽阶段。本土大约四千万的To B企业里,今天真正已经启动数字化的先行者有多少?我没有精确数据,但个人预估也就5-10万家左右。
 
  比如当下的本土MarTech公司,销售营销软件工具,经营较好的也就几千家企业客户,为什么这么少?因为目标市场并不是大家所想的4000万家ToB企业,也不是50万家千人以上企业,而是仅仅5-10万家,最多也不过20万家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的企业。
 
  很多企业说终极营销,我的目标客户有50万,结果销售跑出去市场一看,傻眼了。
 
  数字化确实有很大市场,但这个大是有阶段性的。
 
  研究所:要如何推动一家企业启动数字化?通过知识科普或市场教育吗?
 
  田原:这事不是“企业一把手知道”就行,他要在业务侧进行管理方式变革。
 
  虽然互联网上数字化企业的声量大,但大家放眼去看一看,今天很多规模上百亿的B端企业,连市场部都没有,又或是只有一个早期的“品牌部“,打打广告、发发媒体、参加一些大会。
 
  当这些ToB企业从获客、成交、续约都是销售人员在跟进,再有钱买再好的MarTech工具也用不起来。
 
  这个不是外部MarTech供应商能推动的改变,需要企业自己有转型意愿。
 
  研究所:那对于已经启动数字化的企业而言,最普遍的“坑”是什么?
 
  田原:最典型的问题是,一些企业开展数字化的目标太大了,过程也太长了。
 
  数字化要构建系统,要管理数据,要构建团队能力,还要把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、业务的运营方式都进行改变,那不能一开始就奔着终极目标去。
 
  必须把“终极目标“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,每个小目标最好三到六个月内就能实现,让企业上下能不断地看到成果。
 
  简单说,过去我获客只有一串手机号码,现在有更全面的用户数据信息了;过去每年都会举办的线下活动,现在全流程数字化了;过去触达一次就流失的客户,现在可以留存到自己的小私域里了……这些都可以设置为一个个阶段性目标。
 
  研究所:您在《SaaS增长方法论》中提到数字化、工程化、自动化和AI化,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?以及为何会提出这四个趋势呢?
 
  田原:我觉得这基本代表了数字时代的特点。
 
  「数字化」其实很好理解,以前没有数据,销售怎么把一个订单拿下了,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。甚至一些关键环节,其实销售自己都不见得清楚,那他的老板和市场部就更不清楚了。
 
  可今天我们有了数据,我们就会发现客户的全流程行为,能够把“黑盒子”打开。
 
  就像人们需要的其实不是大米而是营养,我们需要的也不是数据,而是更聪明的决策能力。那怎么把数据变成更聪明的决策呢?
 
  此时,我们就需要有「工程化」的思维,也即把一个复杂问题给结构化的思维。
 
  大家都关注增长,而增长不是喊喊口号就有的,我们可以拆解增长的构成:销售线索数量、转化率、产品推荐率……当它被分解为数个指标,从而有序优化,这就是工程思维。
 
  那对于「自动化」和「AI化」,简单来讲,今天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自动化工具、AI工具普及开来了,比如智能客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。这是企业和技术的“双向奔赴”,我们在数字时代,就要有符合这个时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,因此提出了新四化。
 
  研究所:工程化真是一个非常精确的表述。
 
  田原:因为我学生物的嘛,可能理工科出身的同学就更容易了解工程思维是什么,即如何假设、实验、验证、不断优化。「工程化」已经发展上百年了,有很完整的方法论体系,值得大家参考。
 

(编辑:航空爱好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